自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引领全院师生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激活组织引擎,推进正风肃纪,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镌刻下党建引领、助推发展的坚实足迹。
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进思想建设。学院党总支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师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创新“互联网+党建”思维,以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云班课等平台为载体,推出“微党课”系列课程。严格落实学院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灵活采取交流研讨、辅导报告、主题论坛等学习形式,到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荣成郭永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坚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对标基层党组织“五个到位”和党支部“七个有力”的建设要求,以规范化建设为首要任务,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畅通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将“主题党日”、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与“三会一课”有机结合。实施发展党员梯次培养计划,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在全校先行实施学生党员积分量化考核,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部一特色”活动,规范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与整改落实,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定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与各党支部签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定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与新提拔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发放《党员干部廉洁提醒信》,发布毕业生廉洁从业寄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院党总支荣获烟台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获批烟台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自动化专业学生党支部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分工会获评烟台大学“教工先锋号”,1人获评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1个项目获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人获评烟台市“最美巾帼奋斗者”,2人获评烟台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评烟台大学“三八红旗手”,年度考核稳居学校前列。
提升教学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科研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强化资源整合,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学院深入推进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有机融合,构建慕课平台、课程实践平台、项目实训平台等混合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各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挖掘工科教育的思政元素和方法,将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获得工程教育认证。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改项目特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批山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山东生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强化责任担当,科研服务效能持续加强。学院以“四个面向”为主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海洋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积极联合科研攻关,与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共同成为“天算星座”第一批联盟成员,学院群智感知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多空间群智感知任务分配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应用于“北邮一号”低轨卫星并发射升空,该技术已成功完成卫星在轨运行。学院牵头建成“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未来将承担我国卫星测控任务,助推我校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近五年,学院获批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3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形成分布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医学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智慧海洋、泛在感知计算等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与新华三集团共建烟台大学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学院获省级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科研总经费超亿元。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热点论文1篇。
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揭牌仪式
群智感知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北邮一号”卫星的研制,图为“北邮一号”卫星
“天算星座”卫星联调平台
“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
强化人才支撑,师资队伍建设更加规范。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思想引领“制度化”,行为约束“法治化”,教师评聘“规范化”,选树榜样“体系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注重引才用才,为青年博士提供平台,打造“群荟”“智荟”学术沙龙。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理论研究优势,在智慧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医疗领域开拓创新,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承办国际学术会议7次,国内学术会议9次,数百人次参加重要学术会议,选派2名青年学术骨干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承办2021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会议
坚持学生为本,形成育人合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注重专业能力提升,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学院将科技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学科特色鲜明的计算机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获“2022中国烟台—芬兰波里人工智能编程大赛”亚军,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国一等奖,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五年在学科竞赛中共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223项,其中国家级254项,优秀学生徐心雨事迹登上《人民日报》。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第二课堂”成效显著。学院深入实施“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计划,打造“专业+志愿服务”品牌,以项目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效力。“爱的邮差”“数字反哺”和“少儿编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获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专项立项。近五年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74项、省级奖项37项。1个团支部获评山东省红旗团支部,1支志愿服务队获评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1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名先进个人收到共青团中央感谢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考研考博升学率稳步提升,学院团委连续11年获评烟台大学“红旗团委”。
优秀学子徐心雨获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入选《人民日报》刊登的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