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科学研究篇】击鼓催征稳驭舟 奋楫扬帆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4-06-2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加快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机制、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举措 优化服务

科技工作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完善有组织科研模式。创新有组织的科研模式,全面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工作要求,制定(修订)20个科技制度文件。启用新版科研管理系统,实行科技工作每月推进会和月调度制度,设立科技创新精准服务专员,提供精准高效的科研服务,推行“明白纸”、制定“流程图”,提高服务效率。

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奠定坚实科技创新基础。紧密对接国家、省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驱技术创新中心”绩效评价获优秀,“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成立“黄河流域食物资源安全与国民健康科创联盟”,新增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6个。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省知识产权局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计划试点单位和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提高项目申报数量与质量,实行全过程服务,注重项目执行和结项工作。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246项,获批省杰出青年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计划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483项。2023年,国家、省、市项目申报数和立项数及立项经费均创新高,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翻倍式增长。累计科研总经费7.396亿元。

以成果产出为导向,连年获得省部级奖励。实施科研业绩绩点评价改革,健全成果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108篇,授权职务专利1452件,其中发明专利692件。组织学术报告1104场次。注重高水平科学技术奖励培育,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奖励申报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专家论证,做好申报前的整合、培育、辅导和论证工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2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

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队伍,发挥“一机构三试点一基地”平台作用,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推动科教、产教、校地融合发展,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完成“四技”合同认定登记760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67项。新立项横向科技项目1431项,累计到账经费29407.33万元。科技处作为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2022年度省科技厅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

对标对表 目标导向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修订)15个社科科研制度文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专员制度,提升与学院及科研人员沟通效率。完善社科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对重点工作及专项工作形成月调度、季通报、学期总结、年终总评的常态化调度机制。优化管理流程,强化风险治理,规范竞争性科研项目评审与管理,推行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将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纳入科研项目制度化、规范化、过程化管理框架之中,严格立项、结项及过程管理,为青年博士拓展新的科研增长点提供服务,为其申报高级别项目打下基础。

以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为抓手,践行有组织科研。针对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提前布局谋划,形成“四个阶段、三轮论证、两级联动、一次审核”的工作机制。在制定明确的工作推进表、压茬推进的同时,常规动作和相应新举措并行,如实行国家社科基金培育计划等,以组合拳提升高水平项目申报质量。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4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项目172项,其他厅局级项目133项,横向项目380项。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和立项率稳步提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数并列省属高校第2位、全省高校第4位,到账科研经费创新高。

以团队和平台建设为牵引,加速释放科研动能。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凝炼学科特色,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成立文科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科研项目、重大成果、优秀人才、高端平台和原创思想策源地,促进学校研究创新力量整合,提升团队协同攻关能力。

以成果产出为导向,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获奖不断涌现。发挥科研业绩评价办法的激励作用,注重高水平社科成果奖全过程管理,做好申报前遴选、培育、辅导、打造和申报后跟进服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省社科突出贡献奖2项、省社科学科新秀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厅局级优秀成果奖110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451篇,出版学术著作92部。2023年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项数量位列全省第5位。

以合作交流为载体,学术氛围日臻浓厚,服务地方路径不断拓展。与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学科建设、人才交流与合作、科研和智库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举办首届“三元青年学术论坛”及“文科科研管理研讨会”,承办全省高校社科联工作座谈会;举办系列讲座306场。2023年获批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实现咨政类项目新突破;多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及市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大众网、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对相关智库报告进行转载。2024年加入烟台校地科研智库联盟,深化与市委党校及驻烟高校的科研合作。

崇尚学术 打造精品

学报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学报编辑部坚持崇尚学术的办刊理念、严肃严谨的办刊态度、打造精品的办刊使命,扎根烟台大学办学报,开放办刊求发展。既向学术界展示我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又重视吸收校外专家学者的优秀论文,促进学术交流,倡导学术对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一篇篇来自著名高校专家学者的学术新作在烟台大学学报发表。这些学术作品立足于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发掘新资料、做出新论证。“《民法典》解释与适用”“汉籍海外传播”“北方宗族研究”“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研究”“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基因与现实策略”“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一个个精心策划的学术笔谈、倾力打造的专题专栏,紧密围绕学术热点和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跟踪学术前沿,回应社会关切,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2018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实现了国内最有影响力三大权威核心期刊目录全覆盖;2019年在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同年,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入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核心版;2020年被认定为RCCSE(第六版)核心期刊;2021年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2年入选山东省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A类立项建设名单;2023年获评第七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入编首批《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目录》;2024年再次被认定为RCCSE(第七版)核心期刊。

 烟台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