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海洋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找准发展方向,绘好建设蓝图,发挥涉海学科优势特色,服务经略海洋国家战略,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不断发挥优势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国家海洋、渔业以及海上交通运输等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为推动建设海洋强国作出贡献。
一、八方引才,交叉融合,彰显学院“海洋”特色
海洋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自第四次党代会以来,35名(其中,拔尖人才2人,学科带头6人,优秀青年学者5人)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中青年博士加盟学院,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增设物理海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4个;新获批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农业硕士渔业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人才培养广度不断提高。新申报的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推荐。撤销原海洋学院水产与海洋科学系,成立水产科学系和海洋科学系,作为水产学和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的专业支撑,更好地区分学科属性,变“一体发展”,为“两翼齐飞”,不断提升两个学科的社会美誉度和行业认同感。
烟台大学现代渔业研究所、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防护研究所、蓝碳研究中心设置在海洋学院。现有海藻学、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海洋污染与环境化学、水产动物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等8个科研创新团队,交叉人才培养、学科会聚造峰和跨领域融合创新“海洋”特色不断彰显。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院获批立项纵向课题80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部级32项,横向课题140项;发表各类论文301篇,其中SCI、EI收录23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第一届水产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
二、勇立潮头,逐梦远航,助力区域经济走在前
学院教师主持编制《烟台市海洋牧场发展规划》、《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三年行动方案》以及《烟台市深远海养殖试点方案》等市级规划,助力海洋经济示范区和现代海洋强市建设;主持建设烟台市“海洋牧场科教中心”校地融合平台;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转产产业渔民再就业项目、外交部“316”专项(总经费1000多万元);主持山东省专项捕捞——鱿鱼、玉筋鱼、海蜇、中国对虾、口虾蛄专项捕捞调查与预报,其中,2023年鱿鱼专项捕捞工作助力渔民实现毛利润达2亿多元;主持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中国对虾和海蜇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制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政策提供科学支持;协同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完善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牧场示范区。牵头承担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建设的“耕海1号”网箱平台,构建海洋牧场一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海上综合体平台建设和运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校地融合,经略海洋,打造高质量发展阵地
海洋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与烟台海事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烟台海警局、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冰轮集团、东方海洋集团、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阵地。获批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航运人才培训基地,为国家培养各类航海人才近20000名;获批鱼类深远海养殖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助力烟台市成为农业农村部“全国深远海养殖试点”;成功举办水产种业暨深远海养殖论坛,提升烟台市水产种业、海洋牧场、深远养殖相关产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成立烟台大学蓝碳研究中心,并于2022年10月成为山东省蓝碳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聚力开展蓝碳研究,培养蓝碳科技人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等。
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站在新起点上,海洋学院将进一步放大海洋学科优势特色,持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为国家海洋、渔业和海上交通运输等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